中立通常指的是“永久中立”状态。在19世纪的欧洲,瑞士便是一个典型的由国际公约保障的中立国。类似的想法也曾出现在甲申政变之后,国际间曾讨论过“朝鲜中立化”的提议。早在1882年,日本政府就向驻日本的美国公使表露过意向,愿意与美、英、俄、德、法等列强共同保障朝鲜的中立性,希望将其打造为类似欧洲比利时那样的中立国。
日本提出这一中立化建议,背后有着吞并朝鲜的强烈动机。为了破坏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日本积极推动这一提议。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忙于应对越南战事,日本趁机在朝鲜国内煽动支持中立的声音。当时,驻朝的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和外务卿井上馨均表达了对朝鲜中立化的支持。
除了日本,1885年,当时的德国驻朝副总领事布德乐也注意到了朝鲜政府对战争的恐惧心理。在与日本的协调下,他向外务督办金允植递交了一份正式建议,提议朝鲜实现中立。金允植随后将这份建议交给了李鸿章。李鸿章对这一建议的回应是:“此事似与日人通媒,亦足为朝鲜蛊惑。”当时,清政府刚刚确立“以夷制夷”政策,而且甲申政变的余波未平,因此李鸿章并未支持这一提议。
展开剩余83%而李鸿章在1886年回复清驻俄公使刘瑞芬的电报中进一步表示:“若联络英俄保护朝鲜,则可称为深谋远虑,然此事已由我处转达总署请示。若复称朝鲜为我藩属,求邻国保护,恐不合体制。”这表明清政府认为,接受朝鲜中立化实际上意味着放弃中朝宗藩关系,因此不会同意这一方案。
在朝鲜政府方面,1884年当竹添进一郎向高宗提出此提议时,高宗回应道:“盼望清法能尽快恢复和平,不然,作为局外的中立势必将面临巨大困难。”而1885年,布德乐再次提出中立化建议时,朝鲜外务督办金允植将其转交给高宗政府,但最终只是做了抄本并退还了原件,表明拒绝了这一提议。
同年,一位曾在美国留学的开化派官员余吉浚提出,由中、俄、美、日等国共同签订国际协议,保障朝鲜的中立地位,但这个提议同样未被朝鲜政府采纳。从这些拒绝中可以看出,朝鲜政府始终排斥中立化方案。
然而,究竟这是朝鲜政府内部的统一意见,还是单纯因为朝鲜摆脱清朝束缚的恐惧,仍未可知。毕竟,如果中立化成功,朝鲜将不再受制于清朝,摆脱了其宗藩关系。
当时朝鲜社会思想相对保守,“事大”观念深入人心。朝鲜刚刚开放门户不足十年,虽然出现了“排华”的思想和情绪蔓延,但保守派仍占主流。经济困顿、农民暴动频发的背景下,清政府承诺撤军使得高宗陷入了焦虑之中,担心内乱爆发,因此缺乏自立自强的决心,无法完全脱离与中国的宗藩关系。
即使如此,朝鲜中立化的讨论已经在朝鲜政府内部传播开来。高宗在俄国公使馆的“播迁”时期,亲俄派政府试图安抚国内情绪,采取较为温和的政策,但俄国却在朝鲜的内政和外交事务中日益加大干预力度。
1897年2月18日,朝鲜高官们秘密召开会议,派人向俄国驻朝公使馆请求保障高宗的安全并使其得以回宫。俄国因朝鲜内部压力同意了这一请求。然而,高宗并未回到景福宫,而是迁居至贞洞的庆运宫,因为该地是各国使馆的集中地,方便寻求国际保护。至此,高宗结束了在俄国公馆长达375天的停留。
日俄在朝鲜问题上的矛盾加剧,为朝鲜政府提供了争取时间的机会。早在1895年,高宗便通过《洪范十四条》公开表明,要“隔断依附清国虑念,确立独立自主基础”。随后,在《马关条约》中,日本承认朝鲜为完全独立的国家,虽然处于日本的强大影响下,朝鲜却因此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
然而,随着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朝鲜国内关于独立的呼声不断增加。高宗表面上拒绝这些呼声,但在背后却引导官民上疏,意图通过上疏运动形成一股推动独立的社会力量。最终,高宗成为了朝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称帝的君主,并打算通过改国号,向世界宣告朝鲜获得国际承认的独立地位。
大韩帝国的成立无疑象征着朝鲜王朝近代独立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朝鲜摆脱外来势力干预的决心。然而,这一改变并未带来实质性的独立,大韩帝国因积贫积弱,仍无法抵挡列强的侵略。日俄两国已经在大韩帝国成立前后获得了大量特权,其他列强也在虎视眈眈。
随着清朝撤出,日俄两国毫不留情地侵吞朝鲜权益。大韩帝国刚刚建立,面临列强的压力,经济困顿,国家力量严重不足。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而大韩帝国在面对强大列强时,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
在这样的困境下,高宗决定依靠自主外交,在列强间寻找生存空间。为此,他主导了光武改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推进朝鲜的现代化。军事方面,1896年,高宗派遣朝鲜大臣闵泳焕赴俄国,参加沙皇加冕仪式,并达成秘密协议,俄国将派遣军事顾问团为朝鲜提供训练支持。
然而,俄国的军事援助与日俄之间对朝鲜的“均势”原则相冲突,遭到日本的抗议。由于国际压力,俄国在1898年撤回了驻朝军事顾问。此后,朝鲜便自主推进军事改革。高宗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始终保持中立外交政策,避免站队,为朝鲜争取一定的独立性。
尽管光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朝鲜的自主改革和中立外交,但列强的干预仍然无法避免。日本对朝鲜的金融体系进行了长期的垄断,甚至在铁路建设中迫使朝鲜遵循俄国标准,以便方便未来的侵略。
光武改G时期,日俄势力虽然表面平衡,但实质上大韩帝国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依然无法抗拒外来侵略。由此可见,光武改革虽有所成效,但在列强强大压力下,依靠改革是无法真正实现国家独立的。
发布于:天津市顺阳网-顺阳网官网-我国合法的配资平台-在线炒股配资服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